娄山关亦称太平关,位于遵义、桐梓两县交界处,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。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,是我国重要的“红色”基地。作为黔北第一要塞,娄山关景色秀丽,峭壁绝立,千峰万仞,重崖叠峰,若斧似戟,直刺苍穹,川黔公路盘旋而过,人称黔北第一险要,素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之说。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,海拔1576米,南距遵义市50公里,北距巴蜀,南扼黔桂,为黔北咽喉,兵家必争之地。古称天险。 jYL[S#a"
2015年12月23日,一个细雨纷飞天,我们一行4人在参观完遵义会议会址和展览馆之后,来到了娄山关。这次红色之旅,让我们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。 l
@b'v)I+
自驾在前往娄山关的曲折山路上,放眼望去,一望无际的大地上,到处是山接山、岭连岭的奇峰怪岭,它们高高低低、起起伏伏地错列在一起,犹如大海中翻起的层层波浪,显得诡异和神秘。12月的黔北高原上,绿色仍然主导大地的色彩,山坡上,到处树木葱茏、草色丰茂,令人赏心悦目,美丽的风景不时从我们眼前划过,不断映入我们的眼帘,万千变化、美不胜收。 monA,8>
对于贵州省的娄山关,早在中学时代我就知道。语文课,学习过毛主席写过的一首题为《忆秦娥•娄山关》的诗词。如今,来到关山关脚下,在川黔老公路口旁,屹立着一块词碑,词碑上刻有毛泽东《忆秦娥•娄山关》词手迹“西风烈,长空雁叫霜晨月。马蹄声碎,喇叭声咽。雄关漫道真如铁,而今漫步从头越。从头越,苍山如海,残阳如血。” 我站在大平台上驻足瞻仰,欣赏着毛泽东的书法,草书刚劲有力、龙飞凤舞,和娄山关一起见证红军的英勇,见证伟人的豪情。每每读起毛泽东这首诗词,都会想到当年红军金戈铁马,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,鏖战娄山关的壮烈场面。 ~`=e(?-gW
此碑用396块灰白色大理石组成,为钢筋混凝土结构,长25米,象征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;高13.55米,寓意1935年毛泽东所作的诗词。 t/+~;|
为了深入了解娄山关红色文化的历史和背景,我们参观的首站选择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。 I&U}BmF5
站在馆前,举目望去,只见大门正中高悬巨匾,上书 “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”几个大字,庄严大气,雄浑有力。 fh'r73"
陈列馆共分二层,为红柱、白墙、青瓦,是典型的黔北民居结构。造型巧妙瑰丽,气势非凡。整个大厅设计简洁大方、宽敞明亮,纪念馆内,无处不彰显和透露出一种庄重而肃穆的气息。 !pV
Z$
在大厅的入口处,摆放着一个巨大的遵义战役的声光电沙盘,通过光、电、声音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的模拟,真实再现了整个战役的场景,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。大厅内的墙壁上,挂满了娄山关战役及遵义战役文字图片、资料,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娄山关的照片等。在二楼楼道拐角处,悬挂一幅电脑喷绘的《娄山关战斗》巨型油画,描绘了1935年2月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娄山关的壮烈情景。二楼主要收藏当年红军战士用过的迫击炮、步枪、战刀、马灯、布包、草鞋、蓑衣、被子、炊具等军用物资和生活器具。 1!<bn
冒着细雨,迎着阵阵凉风,我们沿着狭窄、陡峭的山间小道,顺着石梯向上攀登,踏访小尖山战斗遗址、红军战斗纪念碑。在娄山关西侧小尖山场坝上,见到了红军战斗纪念碑——两根尖顶形巨柱屹立碑台上,状如两把利剑直刺苍穹。整座碑象征娄山关群峰夹道、中通一线之神奇、险峻,又酷似红军战士双足长征万里、踏破雄关的雄姿,还蕴含着红军“二渡赤水”、两次攻克娄山关的寓意。碑体南、北上部的中央,镶嵌着红色长方形大理石,雕刻着五角星和镰刀、铁锤图案,似当年红军战旗。 _^D&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