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典诗歌的修辞手中国 >"l:lTusx
古典诗词讲究意蕴含蓄、语言凝练,故诗人常借助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,创造意境,修辞手法的运当普遍的。今天我们先讲一部分,这部分是我们最常见的,也是最常用的。 6*}w5.zQ
sP90&K*^l
1、夸张 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,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,夸大或缩小事物形象或某种性质、程度,借以突出的某种特征,抒发作者某种强烈情感的修辞格式。这个大家要知道,夸张并不是夸大事物的特征,有时候还可以缩小事物的特征。 L\)4_'UsS
q3=g
|hJ
千里莺啼绿映红,还有白发三千丈 4mfqy
wY
T4-aD
这些都是夸张的手法,千里莺啼,这个是绝对听不到的。同样白发也不可能有三千丈这么长。 )42HOP
K/Q`G545
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、、、、这个也是夸张的手法。 {5!(E+9
egC{f-!*Q"
夸张还有时候会借助一些贴切的比喻,来具体的阐述某一主题。例如,元代无名氏的一篇作品,就是用了夸张的手法,讽刺了一个吝啬鬼。无名氏的《嘲贪汉》,一粒米针穿着吃,一文钱剪截着用。看儿女如衔泥燕,爱钱财似竞血蝇。无明夜攒金银,都做充饥画饼! G|QyJ49 $
FRg_Xu\
有个故事,说的是苏轼和苏小妹互相说笑的。我给大家讲下。 ;ll<~`a13
>RMD~[P|:2
大家先看下,这样一首是诗: LV|'o3
\1:jyqg
去年一滴相思泪,至今流不到腮边。未出房门三五步,额头先到画堂前。 A6HLY,Ao
_`-d=Orl
说,苏轼脸比较长,于是苏小妹开了个玩笑,说苏东坡“去年一滴相思泪,至今流不到腮边”这个就是用的夸张的手法。 3mIm$
2/vemS@~
苏小妹的额头比较高,所以苏东坡就反击道:“未出亭前三五步,额头已至画堂前”这个也是用的夸张的手法。 qoPZlHAg^}
7Nr `X
下面我们来介绍下,诗人在运用夸张手法的时候,两个主要运用方向。 PCViZ<!A
}aUp:hy
第一、诗人在描写时使用的夸张 。这个主要用在写景,叙事方面。主要有两种体现方式。 pH0JPdQf
yBLsRA\
A、照形象描写 \0||&\
!K
0DeD<
例如 白发三千丈,又如:刚才我们说的千里莺啼句,也是的。三千尺这句也是,这个都是按照无题形象去描写的。 g=0:*uR
RL.v.VO
B、就是客观意想描写和主观意会相结合的夸张 @t9c$G5
vUT2lO5P
孔明庙前有老柏,柯如青铜根如石。霜皮溜雨四十围,黛色参天二千尺。…… ,IfKT1L 8
Pe}ex
“四十围”粗的树直径相当于七尺,而树高却达到了“二千尺”,如此一来,这棵树岂不是太细长了吗?这么细的树,怎么可能有两千尺这么高哈。 #JGd9I
]
yv\
A
其实,杜甫这里用的也是夸张的修辞手法,他是用“四十围”、“二千尺”这两个泛指的数字来形容古柏的又粗又高, 3)^P>jfJ
e%;Bkj[_{
$<&4<EN!
F
/DM7L
第二、夸张用在抒情上,也有两种常见的手法。 lnO]G5G4
Ge!%HFr0O
A、 明写,例如 试将海水添宫漏,共滴长门一夜长 [^\,H m
{#I DD51
是说,宫漏接通了大海,永远也滴不完。 ^21nKt>HZ
0z?7IYDd
这样的例子很多 *|.Ul
Z}
}ADH{M~
答:这个是比喻的修辞手法,不是夸张。 Z:l g@F
3!5=g[
又如 聂胜琼的 眼前泪共阶前雨,隔个窗儿滴到明 tKR%H>t
{GIs@Ou~
这个也是夸张, HNahHI^O
e&[SO+rN
B、不明写,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夸张。如:“春风不度玉门关,”这样的,没有明写出夸张,但是一看就是夸张。 G/9(:(,
gR
WK<b&
2、 设问 就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,故意先提出问题,自问自答。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,还能启发读者思考。其中问句是为了制造悬念,答句是为了别开生面,是美化、升华意境的需要。 }eMW0F=
hJV-j@
如杜牧的《清明》“借问酒家何处有?牧童遥指杏花村”,前一句发出疑问,使得读者浮想联翩,后句别出意境,让人眼前一亮,心胸豁然开朗,主题也得到了深化。类似的还有王勃的《腾王阁》“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” 崔颢的《黄鹤楼》“日暮乡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”。 q;o]$`H+
^d-m^5q
提到设问,就不得不说下,反问。 yAm|iG%
}G<8><C:
反问: 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里,且答案是唯一的,也是肯定的, 看是没有回答,其实是自问自答。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,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、强烈。 反问句式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,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。对于表达强烈感情十分合适。 *iI9C
EIG2a!.$|
如李白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,使我不得开心颜?” aQ>oe
FJE9g LZR
宴殊的《蝶恋花》“欲寄彩笺兼尺素,山长水阔知何处?” Fyf8T+52
)j&c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