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寺庙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。但“寺”最初并不是佛教中的寺庙,从秦代以来通常将官舍称为寺。在汉代把接待从西方来的高僧居住的地方称为“寺”,从此之后,“寺”便逐渐成为佛教建筑的专称。“寺”是佛教传到中国后,我们的先人为尊重佛教,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。 (
6>1SM<
而“庙”最早也是我们的先人奉祀祖宗、神佛或前代贤哲的地方。在古代,几乎每个地方都会有一座座寺、庙来供奉本地的神明以作守护神。善男信女们会经常带着食物、香料、珍稀宝物等贡品来到寺庙,当做是对神明的敬意。百官的旌教寺和百官的大舜庙,这一寺一庙在当年是代表了我们百官的最高宗教文化,也是我们百官的寺庙滥觞中独呈异彩的一道风景。 TUh\;'uFa
qtn'-Do
唐代诗人曾吟赞“秋山春雨闲吟处,倚遍江南寺寺楼”,江南重镇浙江除了灵隐寺、国庆寺、大佛寺、普济寺等江南名刹至今还在香火鼎旺外,上虞这个早年称为“江南名寺”的旌教寺不免让人心生落寞了。别家寺院尚有“门前冷落鞍马稀”的萧条情怀,而虞舜故里的旌教寺甚至连回忆也属于非常遥远了。当年的旌教寺一直是百官最响亮的名片,在上堰头沿着寺弄向东走,只要跨过百官有“三顶半洞桥”之称的石桥,再穿过“九间楼”膳堂,绕过一个水池(放生池),那重宇叠殿、飞檐斗角的地方就是旌教寺。 ^D`DeKr
旌教寺的周边,都是非常清澈的河流、溪涧,老底子的百官号称:“九溪廿三弄。”其中有二条溪是从这里流向百官街河的。旌教寺的寺内古木掩映、檀香阵阵。 ?$Ma0m@h@G
旌教寺始建于唐大顺二年(891),距今已有1110多年历史。寺院布局严谨、错落有致、气势恢宏,寺内有山门、钟楼、鼓楼、大殿、二殿,大雄宝殿内如来、观音佛像巨大,四大天王、八百罗汉尽塑金身,藏经楼、文僧房、武僧房、库房、斋堂、工房、花房、磨坊等一应俱全,寺前有一口放生池。整个寺院花木扶疏,窗明几净,楹联匾额挂满椽柱。大殿里的四大天王手执蛇、伞、剑、琴,不怒自威。面带笑容的弥勒菩萨,大度胆荡,笑口常开。 7'TIf=6!7
大雄宝殿中阿弥陀佛、释迦牟尼和消灾延寿药师佛三佛并坐,慈像如父,殿周围立着十八罗汉以及观音、文殊、普贤“华严三圣”。殿外香炉清烟缥缈,晨钟暮鼓依时作响,声彻云霄。寺门口立有一块直匾,上书“侧岭重峰,旌教讲寺”八字,这在全国所有寺庙观堂的题匾中,是十分罕见的。 pXy$zuX~D^
寺里设法堂(惩戒犯规违法的和尚)、演法堂(高僧讲经)、五百罗汉堂、圆寂堂等,寺内塑有四大金刚、哈弥、韦陀无数菩萨。最辉煌的时候,寺里和尚就有四、五百人,故有“五百罗汉堂”之称,为江南最大寺庙之一。 MuI{(#R?
1916年8月23日,孙中山先生携何香凝、李叔同等一道去宁波途经百官,在渡口下船后慕名游览了旌教寺,还给该寺提了“博爱”匾额,还为“演法堂”、“罗汉堂”题了名,当晚留宿旌教寺的演法堂。何香凝、李叔同因二都“法界寺”旧友相邀,同去聚谈。第二天,中山先生在百官站乘火车去宁波。数日后,何香凝女士也托人为旌教寺赠送了连夜在“法界寺”画成的一幅虎画。 P,?cY^c~?
今天我们穿过丁界寺铁路桥洞,自铁路左侧到财贸幼儿园尚存五间演法堂旧居,还有三株古樟树参天耸立的一大块地方,这就是旌教寺原址所在。这些古樟“树身数围,荫遮数亩”,历千百年仍叶繁枝茂。寺院后来因年久失修,加之日寇侵华,寺内和尚多有逃散,到解放初期渐渐败落了。它和舜庙的命运如出一辙,最后连找一个旧址都无从找到。 lIk|U_iE`
最近有人发现了旌教寺大悲楼的两块牌匾,一块上书“觉海鳞云”,落款是“嘉庆廿一年岁次雨子桂月吉旦”;一块上书“觉悟群生”,匾上还刻有龙凤图案,可以推想旌教寺早年的辉煌。 9iY`oSN~O
!?.;60
大舜庙建在上堰头,解放后被改作上街粮站,1981年被彻底拆除。大舜庙,又称舜王庙,自古为越中三舜庙(一在上虞、一在余姚、一在绍兴)之一。舜王庙建于何时,已不可考。据《异述志》记载:会稽有虞舜巡守台,下有望陵祠。从中可推断,早在南朝梁时即有舜祠。后来的大舜庙为清朝咸丰年间重建,同治元年重修,以殿宇宏伟、结构独异、雕刻精湛而闻名。 .b@k%A_o
山门面朝东南,两侧山墙上,嵌有用整石镂刻而成的石雕漏窗。山门外的梁柱上,皆为木刻浮雕,游鱼飞鸟,家禽走兽,大小不过盈寸,然皆神态若生。另有砖雕人物,大不过拳,但眉眼耳鼻嘴清晰异常,几欲说话行走。 <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