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 碾 米 e+&( K#
/彭娇妍 KP$)~dR5
S C1_vh
乳白色的汤里,一朵朵洁白的呈四面散开的米粒漂浮其间,悠悠的稻田香从唇齿滑过舌尖,再串进鼻梁…… A7r10\
R
清晨,吃过早餐,在工作人员的安排下,我们来到了依山而建的大泉村明清古民居群。 X
9(.L3E
站在田间远远望去,青灰的砖墙,鸟翅飞檐、兽头望脊。屋前,平整的稻场上,一位腕挎提蓝的妇人穿行而过。步入大门,过堂两侧是内方外圆的雕格窗,屋顶的阁楼里还存有剩谷用的簸箕、筛子之物。也许是久没有人居住的缘故,天井里已长满了青*。八级台阶的堂屋前,一把用来扒*的竹扒搁在天井的方桌上,似乎正等待着主人的取用。站在天井里朝屋外望去,可以印出蓝天、青山的温暖秧床里,不几日人们便会种上翠绿的苗儿。在大山云雾庇护和温润阳光的照耀下,苗儿的生长期要较一般水稻生长期长出半月。 7P)fHp_
不远处,木制 “石碾米”作坊里,两个锥形的石碾正你挤我压的静躺在磨盘上,石碾周围被褪去外壳的米粒裹胁着黄色的米糠还残留在原地。据说,为了让米恰到好处的与壳分离,保持稻谷最具营养的部分,工人们曾将这直径一米多的大磨盘和两个石磨作了数次改进。 B*6`yR4q[
被脱去外壳的米会被送到成品房。里面,穿着蓝色外衣的大娘正在用筛子,对米过筛。大娘对面,一位束着长发的农家女孩正低着头,拿着削成瓢状的塑料瓶对筛过的米作再一次分捡。“大山,除了山,还是山。每次进城,得先骑摩托二三十分钟到镇上,才能搭乘巴士。孩子们每回到了城里,就不愿再回来。”头天用摩托载着我们前往“孝子碑”的热情村民的话还依稀回响在耳边。 > $k]{Zt
精雕细刻、产量少,自然应了那句物以稀为贵的老话,“石碾米”的需求远远大于供应,且在省粮食博览会上多次获奖。 kcK4XfsM
走出作坊,回头望望这古老的加工工艺,不襟让人想到市面上那些为了追求利益,把陈旧变质的大米抛光上蜡后,再以劣充好买给顾客的黑心的商家。 OUcAy
看着作坊里一道道工序,大家在对这古老而传统的工艺了解的同时更多了一分亲切。F、W们也学着大娘的样子拿起了筛子……嬉戏间,女孩,不时抬起浓密的捷毛朝这边望望,雪白的脸颊两个好看的“小酒窝”若隐若现。 ^~,W9O.y
荆门人常说:栗溪出美女。我想,必定是得了这里的清山、绿水和石碾米滋润的缘故吧。
AbgW
V)Kg;L-B0
+00!2f@3
《荆楚风》杂志 2008年第3期 MRG|4,l
|
一共有 0 条评论